今天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因此时雪还未盛,雨遇寒,降霰为雪,故为小雪。小雪节气到来前后,往往伴随着大规模降温,也是寒冷开始的标志。古人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
小雪节气,一年进入最后一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为太阴湿土。又湿又冷。气候为阴凝太虚,人易不思饮食,情绪暗淡,悲怒交集。头痛 胁痛背痛腰痛目干咽喉肿痛,诸痛峰起。寒则多痛,湿则腿沉、腹泄。食药宜甘温、鲜美,比如当归鸡汤,羊肉汤萝卜汤。淡饮食为上。睡眠:宜早卧晚起。睡眠,最养阴血,也最养阳气,有好睡眠者,通常没有大病。保持心态的稳定,即是修为。每日情志舒畅,不宜过度锻炼,多按摩,艾灸,调补养肾。

小雪后气温越来越低,此时养生饮食要有节制,切记不要过食肥甘厚腻、过度进食,导致饱胀腹满。此外,饮食的时间要有规律,三餐定时。
俗话说得好“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如果晚餐吃太多或吃宵夜,胃就要加班工作,自然影响睡眠。'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现在物质条件充裕,大家喜欢吃各种大鱼大肉,希望通过进食各种高脂肪、高胆固醇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来补充营养,殊不知往往已是营养过剩,过剩的营养反而变成“湿”“瘀”“痰”等病理产物留在体内,影响睡眠,更影响身体健康。辣椒、姜等辛辣食物,以及各种煎炸食物,一方面会刺激胃肠道,另一方面会使机体处于燥热状态,睡前进食,不利于安神入眠。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小雪时节养生,应以“两清一补”为主,“两清”即清内火、清抑郁,“一补”即补肝肾。
小雪后天气寒冷干燥,多数人喜欢食用火锅等温热食物,很容易“上火”,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舌燥、面部长痘。因此小雪节气要少吃辛辣食物,多补充水分,防止“内火”产生。此外,“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敌,常吃芹菜、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有解热去火、清热润燥的作用。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小雪节气后,天气阴冷晦暗,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情绪。此时要注意精神调养,保持乐观的心态。中医认为,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功效,也可以有效调节情绪。
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调节心情的食物,比如猕猴桃、橘子、黄豆、香蕉、菠菜等果蔬,含有丰富的叶酸,可以缓解抑郁症状。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冬季阳气闭藏,新陈代谢变慢,此时需要“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黑色食物入肝肾二经,且性味平和,食而不燥,补而不腻,具有很好的食补作用,因此小雪时节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黑色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补养肾气,还可以抵抗寒冷、润肺生津,保持旺盛的精力。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百病生于寒,寒从脚下生,小雪养生先暖脚。脚部有许多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并参与、调节大脑的活动,被称为“第二个心脏”。因血有“遇寒则凝”的特性,当腿、脚受寒后,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郁滞的血液会加重心脏负担,这也是很多人冬天冠心病发作的原因。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小雪时节,每天晚上用热水泡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另外,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能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要注意增添衣物,防寒保暖,以防疾病发生。
小雪时节宜适当早睡晚起。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晚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使其温暖,从而阴平阳秘。冬季早睡晚起还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充足的睡眠还有利于人体的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老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入冬后,人体代谢变缓,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此时可通过锻炼身体来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冬季运动养生应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健身操、散步等。有氧运动能有效刺激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使人精力充沛。运动还可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有效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小雪养生,御寒保暖是关键。头颈是散热最多的地方,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在寒冷的天气里要特别注意头部和颈部的保暖,出门戴好帽子和围巾。另外,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不仅能保持头部暖和,也可以加快血液循环。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适当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食物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萝卜含水量高达93.4%,是冬季补水的首选。此外,萝卜中的矿物质含量也很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大白菜也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且还富含维生素C,有美容护肤的功效。文章来源:懂点养生的朝阳妈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